查看原文
其他

【南山雅集】——南山书院第三届艺文展

冷砚 当代书法网 2023-04-08


南山雅集(前言)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南山书院,聚群贤,邀鸿儒,为学之事,为艺之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生二,二而三,于今已三载矣!三者数之渐,事之健,物象之大也。

    古人云:“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又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修身在正心,正心在养志,养志在善养浩然之气者,养者在多读书。南山书院之初以至今,学风隆,书声朗,笔墨香。书院诸书友以读古今天下书为乐,时讲论诸子百家之学、诸子之学。古雨愚拙,好读书,多不求甚解。及至南山书院,时受诸师友熏陶,始大受益。有窦洪涛先生者,其博学多识,尤擅长说理,析学透彻;其言老子道家之学,叙其无为,倡清静,守柔以克刚;其论儒家荀子之学,明于天人之分,述化性起伪之论。其善取譬,言富赡警炼,说服感染力强。每古雨受教听习,胸中疑惑多解。书院诸师友咸誉其曰:窦夫子窦经学。书院如窦夫子者,多是也。

    书院之初,群贤毕至,古雨仅知多为时之书画名家,日久始知,非但皆书画名家,亦多是学者、诗人、作家等。然皆谦和深藏之,若云中深处,何得识龙凤之卓姿也。管中窥之,仅见全豹之一斑。或曰:若质直敷陈,绝无蕴蓄,何见学人君子之风也。是以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南山书院诸师友,多温文尔雅,动輒以诗言志,时因事因景,因书因画,多唱和之。所唱和之诗,各因人之性情,或古诗,或现代诗。总而言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

    或曰:古以至今日,若为书院,不言诗,无以书院也。先是,书坛无不闻当代书法网多聚集天下书学奇异不羁之才,满腹不合时宜之士。古雨慕名而往,果然也。乃与志同道合之师友切磋书法之道,激扬文字,指点书坛天下事,好不快哉!然沧海扬帆,时恋云树;华山论剑,尚有倦时。复休憩于南山书院。书院亦多有先前盛邀之海内鸿儒饱学奇异之士,时相互请学习教切磋艺文。诚如陶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宋苏辙文曰:“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妙哉!是言也!

    南山书院诸师友,善读也,善学也,善养也,笔下多奇而各气象万千,殊皆和而不同,大可观焉!                                    

                                   

                                                                         古 雨

                                                                   2018年5月12日



主办单位:南山书院

协办单位: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院

展览顾问:杨之

学术主持:古雨、刘金文、于惠泉

展标题写:段玉鹏、杨之

媒体支持:当代书法网 当代书法论坛 当代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特邀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陈岳维、张德新


南山书院参展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杜泓(女)、耿智勇(女)、张尤(女)、王文英(女)、幽若滢玥(女)

许伟东、鞠闻天、杨天才、王炳学、林培养、个三、梁继、刘朝辉、赵坤晨、张圆满、尧渔伯、唐阜宾、杨之(杨崇学)、刘金文、古雨(封卫东)、巨剑、汲古斋主人、杨卫列、段玉鹏、于惠泉、刘志强、吕志华、青泥(傅鹏涛)、李振才、窦洪涛、曾湾、汉方、冷砚(王洪建)





特邀作者:张德新


    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曾三次获得国际文化交流展金。分别于2010年、2013年两次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2015年在济南市博物馆举办“水墨问道”张德新书画展。2000年《张德新书法作品集》由季羡林先生题写书名,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稼轩故里书画家张德新》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张德新书画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再次出版发行。曾担任山东省文化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2008/2009年度评审委员。





特邀作者:陈岳维


    1963年生,男,广东海丰县人,82年至85年就读广东肇庆师专美术系,留校任教至92年,87至88年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国家教委主办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班,师从苏葆桢、李际科老师。现为东莞美协理事,东莞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东莞中国画学会理事,岭南画院亦画社社长,岭南画院签约画家。




南山书院参展作者的作品


南山书院主讲人:李振才


    教育家、美术家。1948年入安东市民众教育馆学习美术,后转入友谊书店工作。1949年在安东市美术研究会工作。195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美术系副主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主要城市雕塑作品有《蒲松龄》、《管仲》、《孙子》《胜利》《李时珍》等。发表有《契斯恰柯夫与苏派素描教学》等多篇论文。出版有《石膏像素描》、《人体造型解剖》等多本专著。





南山书院主讲人:耿智勇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秘书长,岭南画院签约画家。毕业于广东省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1985年7月至1992年6月任教于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1990年至1991年广州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1991年在肇庆师范专科学校举办个人画展。水彩画、油画、版画等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的展览并获奖。





南山书院主讲人:段玉鹏


    1949年生,山东省济宁市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字训诂与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班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协原副主席,山东省书协顾问,山东印社副社长,朱复戡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海口市书协名誉主席,济宁市书协名誉主席,济宁市首届“乔羽文艺奖”突出贡献奖。西泠印社篆刻评委、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书法类评委。北京荣宝斋画院程大利山水画工作室画家。济宁市文化艺术学会主席。





南山书院主讲人:鞠闻天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疆印社副社长,满洲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满洲里市文联书画院院长。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10年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5《青少年书法报》全国十大青年书法家。两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8届、第9届)内蒙古文学艺术最高奖书法类“萨日纳奖”(政府奖)。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多个展赛中获奖。入展过兰亭奖等书法展数十次。书法、篆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等几十家专业书法报刊。出版有《鞠闻天书法艺术》、《鞠闻天隶书千字文》《中国书坛名家手卷系列——鞠闻天卷》等多部书法专集。





南山书院主讲人:王炳学


    别署墨雨轩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社员、天津市南开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当代书法网专栏作家、天津美术网首席评论员,供职于中国书画报社。有数十篇理论文章和书画评论发表于《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多次入选中书协、西泠印社及省市书协举办的学术论坛。作品入展入选过系列书法展,荣获第十三届全运会体育书法大赛特别贡献奖。作品被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和单位收藏。2014年夏随中国书协访泰代表团参加第十一届书法交流大展交流活动。





南山书院主讲人:梁骥


    别署梁继。鞍山师范学院书法学专业教授,鞍山师范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副主席,鞍山市书协副主席。

    主要从事书法史和区域文化史(千山)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三部,作品集两部。有文章入选各级学术研讨会,学术成果入选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获第三届康有为奖(理论奖),第四届辽宁文艺评论奖。





南山书院主讲人:巨剑


    号漠谷散人,陕西省乾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组委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书法报》主编,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长安书学院副院长。书法作品流传世界很多国家,2013年书法作品被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散文诗《丫丫》获陕西省首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出版诗集《黑蚂蚁》等。



巨剑


一整夜

贴着我的窗子


我不知道

它为何而被

上天责罚

还是遇到什么伤心的事情


它呜呜的哭声

叫醒了

我沉睡已久的




温暖

巨剑


昨夜

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离世多年的堂弟

我知道

他在另一个世界

一定遇到了麻烦

才向我托梦的

我准备好了足够的纸钱

和几件纸衣服

在他的坟头

慢慢烧给他

我知道地下一定很冰冷

那些小鬼难缠更需要打点

而他是个善良的人

我一边烧一边回想着

和他生活时的场景

我用回忆温暖着他的一生

和长在他坟头孤凄的荒草




假如

巨剑


假如,我是一只鸟儿

我会常常栖息在你的枝头

用我甜美的歌声陪伴你

直到我的喉咙沙哑

再也不能为你歌唱

假如,我是一缕风

我会时时刻刻围绕你的身旁

用我温柔的手为你擦去脸上的汗珠

直到我精疲力尽

再也吹不动你的毛发

假如,我是一片树叶

我会处处在你的头顶撑开一片绿荫

用我爱怜的心为你送来温馨和舒适

直到有一天我枯萎了

再也撑不动了

假如,我是一块石头

我会永远垫在你的脚下

用我坚强的肩膀扛起你

直到有一天我被日月风化

再也无法托住你的身体




巨剑


让暗淡许久的路

忽然间明朗起来

让萎靡不振的叶子

瞬间抖擞起精神

让急匆匆的脚步

放缓了速度

让干涸的心

得到片刻的润泽




深圳湾

巨剑


海浪

一次次把淤积

心底的焦虑

推向岸边


一对年老的夫妇

并排坐在石凳上

谁也不说话

他们像对面的石头一样安静


一对情侣携手

漫步在柔软的沙滩

情语绵绵

如海浪涌动


远处那个

人造的春笋高高耸立

给所有迷途的人

指明回家的路






南山书院主讲人:尧渔伯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办学指导中心签约作家,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野逸派代表人物,美术评论家。别署老渔、渔公、愚伯、左长公、老羽、迂翁、荷翁。






南山书院主讲人:吕志华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漫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水墨艺委会副主任。在《美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美术作品4800余件次,诗词近百首。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绘画品鉴--吕志华》。





南山书院主讲人:杨之


        本名杨崇学。河南新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世侨书画院副院长、丝路风情书画院名誉院长、西部书画院艺术顾问、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兵团十四师书协名誉主席。

        曾在《首都建设报》等媒体做过16年记者、编辑。有新闻稿获全国及北京市专业媒体新闻奖;合著出版有《建筑业企业文化》、《十七年大碰撞》、《再造京门》、《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与技术》等。另有报告文学《写在齐鲁大地上的辉煌》、《梦圆太平庄》、《创造一个新的神话》、《激战卓资山》、《辽西啊辽西》等报告文学以及电视专题片《大路歌》、《城建之歌》等百余万字散见报端。

         曾应北京市委宣传部之邀,参与全国劳动模范于凯、魏红、北京市交通系统十佳百优、北京市劳模王洪娥、孙黔、潘继勇、北京城建集团文明四区、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事迹报告会报告文稿的写作。

         2011年参加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被评为2012年度北京市援疆工作先进个人。

         2012年3月25日,《新疆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发表该报记者采写的通讯文章《热衷文化援疆的杨之》。

        2013年12月,由北京市援疆和田建设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兵团十四师文联、北京书协、兵团书协、新疆书协联合主办的《援疆情——杨之书法作品展》在新疆和田举行。




南山书院主讲人:许伟东

    许伟东,湖北美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著有《东坡题跋(注释)》《书法五十家——二十世纪书家回眸》《许伟东书法选》《中国榜书通论》(合著)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南山书院主讲人:杜泓


         笔名夜语风荷,画家、艺术评论家、作家。系中国花鸟画主题性创作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艺术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河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北诗词书画艺术研究院特约评论家,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河北采风学会理事。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书画院高级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孙其峰导师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志向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朱零山水画笔墨语言转换转向研修班。并任当代书法网副总编辑,当代书法网“名家访谈”特邀专栏作家。

         国画作品在中国美协等艺术机构主办的国家级展赛中多次入围、入选、获奖。

         在《中华儿女》杂志、美国《汉纳》杂志、《荣宝斋》杂志等各类媒体发表书画名家访记、艺术评论及散文随笔诗歌等各类题材作品百万余字,多次获得国内各类奖项。出版有《荷,如此亲近》、《月光照进朝北的窗》、《与梦同住——当代书画名家访记》、《逍遥之遥》等四部个人文学专集





南山书院主讲人:林培养     

    

    男,1971年8月出生,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学教师 。诗人、书法家。      

    出版《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2015年5月举办个人书法展。         

    书法、文章、诗词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

    出版有题跋方面的专著。





南山书院主讲人:于惠泉


    别署于越,男,1972年8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驻马店书协理事、遂平县书协副主席。本科学历、遂平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驻马店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遂平县第六、七、八、九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专著《汉字造型规律及书写技能》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获奖提名。

    《诗从性情出,书因本色成--------莫友芝书法述评》等多篇论文入编、入选各种学术文集或出版、获奖。

    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五届楹联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展等多个展赛中入选、获奖。





南山书院主讲人:张圆满


    斋号冄园、筠藂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楹联学会会员,内蒙古民族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成员。





南山书院主讲人:杨天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雄强大美在此翁 ——人文视野下陆维钊书法审美境界及文化品格謭论》、《关于构筑中国篆刻美学史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

    《抒情与唯美化表达 ——当代草书创作探索与审美述求审视》、《当代楷书审美观念嬗变及创作借鉴意义謭论》等多篇论文入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出版著作:《唐宋书画诗赏读》、《文墨斋书画论丛》、《松庵谈艺录》、《适庐山水诗稿》、《中国山水画思想论要》。



以灰韻奉和詩友

杨天才


五月心閒釋遠懷,依稀記得影徘徊。

斜風細雨杏花去,薄霧鉛雲紫燕来。

空度虛華悲白髮,無邊绿景綴青苔。

暮春春色芳菲尽,滿目叢林小徑开。


戊戌上巳并州雅集感懷

杨天才


暮春上巳藝林呼,良友佳朋雅集圖。

幾許玉兰流水調,难名江練遠風途。

雨痕濕履苔空有,桃影入窗聲杳無。

墨頌永和才畢現,文哉郁郁見情乎。


“三末”乐淘淘(编者加)

杨天才


2017年12月31日,可謂周末,月末,年末,這「三末」的最後一天,還可淘書幾册,甚惬,作詩以記

歲末年終祈福時,地攤淘寶欲撩诗。

徐观舊物悬披掛,卷曲畫屏描影辭。

風冷暖陽照商賈,紙陳殘册戀書痴。

南腔北調集鉛版,弘道高言若所思。


臨江仙·松庵元旦感懷

杨天才


昨夜舊年變换,

行文楮墨情随。

潞州冬色喚春歸。

臘梅疏朗影,

映日彩霞飞。

展卷畫圖醴酒,

多情詩句燕回。

文思耕硯鎖峨眉。

清興載歌行,

字字扣心扉。


西江月·戊戌正月十一奉和書壇師友

杨天才


村外山花淺碧,

暖风清宇新春。

壑崖翠色若仙人,

驚喜草花送讯。

日麗風和嘉气,

吟詩莫負金尊。

張顛懷素写騷魂,

楮墨還需细品。




南山书院主讲人:付鹏涛


    号青泥,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雕塑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聘教师。青泥陶坊设计总监。供职于济南市美术馆。作品《噬》、《幻灭》等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单位收藏。





南山书院主讲人:刘志强


    男,祖籍夏津,1971年2月生于肥城,段玉鹏先生弟子。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矿工人,现居嘉祥。





南山书院主讲人:张尤


    女,1964年生。湖北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东湖印社副秘书长。曾任湖北省青年书法家联谊会秘书长。入选湖北百名书法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书法、篆刻作品参加过多次重大展览并获奖。多次组织、参加国际书法交流活动。2016年5月,40件书画作品在新洲问津书院义卖,所得善款30万元全部捐给新洲贫困家庭。《印林》《书法》《西泠艺丛》《美术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专题介绍过其书法篆刻艺术。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曾制作专题片并播出。






南山书院主讲人:杨卫列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语高级教师。有论文、随感、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等作品500余篇(幅)刊发于《书法》《书法报》《美术报》《书法导报》《书画艺术》《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中国文化报》等几十家专业报刊。



为江湖书法家画像

杨卫列

  

    尽管有人著文建议放江湖书法家一条生路,但江湖书法家依然受到书坛绝大多数有识之士的强有力批评和抵制。毕竟,书坛的低俗之风和审美之混乱,江湖书法家难辞其咎。可是,江湖书法家到底是什么样呢?笔者不才,愿借手中拙笔为其画一漫像。

    一曰特能攀。攀,即攀附之意。江湖书法家之所以在民间乃至书画收藏界混得风生水起,与其攀附能力特强有极大的关系。比如,江湖书法家李某某就很典型。不仅攀上了北京恭王府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纽约协会,让其成为自己书法展的主办单位,而且还攀上了联合国NGO美国UCT国际文化中心,让其成为自己书法展的协办单位,甚至还攀上了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等一干圈内、圈外的要人、名人,让他们自愿或被自愿地为自己站台,能量之大,你想不服都不行。

    二曰特胆大。江湖书法家胆子大是出了名的,书法家不敢想的他们敢想,书法家不敢为的他们敢为。为了名利,他们真的是把自己豁出去了。比如,书写工具,书法家再怎么创新,大抵还是用毛笔的吧,至多也就是让人改良改良其用料、性能等而已,但江湖书法家则不然,他们就敢用自己的阳具作书。又比如,书写用纸,书法家再怎么创新,大抵还是脱不了纸张的,至多也就在色彩、质地等方面讲究讲究罢了,但江湖书法家则不然,他们就敢以女人的香体为纸。再比如,书法水平,书法家再自视颇高,但还没听说谁敢公开自称自己是与王羲之齐名的中国当代书法泰斗,但江湖书法家王某某就敢。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总而言之,江湖书法家不怕惊世骇俗,只怕不能吸引眼球;不怕违背公序良俗,只怕不能攫取名利!

    三曰特能演。江湖书法家通常也知道自己在书法方面到底几斤几两(当然,例外也是有的,比如上文提到的王某某),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他们便将书法变成了一种表演艺术,以此迷惑不明真相、对书法缺乏审美判断的受众。于是,有书写之前表演所谓的太极、气功的,有边写书边发出凄厉的嚎叫的,有拖曳着如椽巨笔画见尾不见首的大字的,有掷笔、摔笔,变着法子蹂躏笔和纸的,有将笔插在鼻孔或脚趾丫里书写的,有俩手握俩笔左右开弓的,有多管齐下、正写反写的,有用床单裹着美女用美女头发蘸墨书写的;有穿奇装异服故意与众不同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江湖书法家为了名利,真是铆足了劲,想尽了各种办法,。说实在的,有时候我都挺佩服他们的。毕竟,其中有些技艺的练成也绝非一日之功,只可惜他们把功夫用错了地方,一叹。

    四曰特能唬。江湖书法家唬人的招数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中提到的“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的。比如,加入各种名头很响的山寨组织,购买各种名头很响的山寨证书、山寨荣誉称号以及借古今名人抬高自己等等。像上文提到的江湖书法家王某某就是如此。据记者采访,王某某自己爆料,其曾获得过“世界瑰宝艺术家”“中国当代书法泰斗”(与王羲之齐名)“世界名人十杰”“华人百杰大师”的荣誉称号;曾入编《世界艺圣》,跟毕加索登在了一起,并获得“世界文艺领袖金奖”;曾入编《五大国宝》,名字与欧阳中石、沈鹏、刘大为和黄永玉等书画大家排列在一起。 列位看官,你说吓人不?!唬人不?!



如此编辑(外3则)

杨卫列


老王是一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

老王只喜欢投稿,不喜欢参赛。

老王从还是小王时就一直如此,且乐此不疲。

功夫不负苦心人。

老王的作品、文章没少在书画专业报刊露脸。

老王也由此在圈内颇博得了一点虚名。

可是,提起老王,本地人总是好奇地问:“老王是谁啊?”

老王觉得这对自己有些不公平。

于是,老王决定向本地报刊投稿。

老王认为这样可以改变当下的情状。

说干就干。

不几日,精心准备的几幅作品便电邮到相关专栏。

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

可是,没过几天,老王的手机响了。

老王一看,正是某专栏的电话号码,赶忙接听。

“王先生好!我是‘××××’专版编辑。请问,你是中国书协会员吗?”

“抱歉,我不是!”

“那——你是省书协会员吗?”

“很抱歉,我也不是!”

“那——你是市书协会员吗?”

“十分抱歉,我什么会员都不是。”

“哦——”

啪!对方挂断了电话。


请多多指教


老王写了一篇评论。

老王对这篇评论颇为满意。

于是,老王将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老王真诚地对朋友们说:请多多指教!

瞬间,点赞声一片。

小王是老王的微友。

小王自然也读到了老王的那篇评论。

而且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

读完,小王评论道:

其一,……

其二,……

其三,……

……  ……

小王想,老王这下该感谢我了吧。

小王再次打开老王的朋友圈。

小王发现自己被老王拉黑了。

小王觉得莫名其妙。

之后,小王就笑了。


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老王和小王因文结友。

老王和小王彼此欣赏。

一日,某刊决定专版宣传老王。

宣传需要一篇介绍文章。

老王一下子便想到了小王。

老王通过微信向小王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小王说:

我对您了解还不够啊!

我很忙,实在抽不出时间啊。

我水平有限,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您不是崇拜×××,请他给您写啊。

……   ……

老王的失望便写在了脸上。

过了一会儿,小王说:

要不我试试吧。

老王实在不想难为小王。

于是说:

谢谢您,就不麻烦您了。

事情似乎就此告一段落。

没想到,几天后意外出现了:

老王被小王禁止查看其朋友圈。

老王百思不得其解。

老王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


老王的烦恼


某杂志招聘特约编辑。

特约编辑负责全权负责相关栏目的采编。

老王觉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到了。

老王把相关资料投递到了杂志社。

不久,老王便收到了精美的聘书。

端详着加盖杂志社大红公章的聘书,

老王沉浸在幸福之中。

老王,你那个栏目的邮箱是多少啊?

老王简要地作了回答。

老王,你那个栏目投稿有什么要求啊?

老王耐心地一一作了回答。

老王,你看看我发到你邮箱的那幅作品怎么样啊?

老王……

老王……

老王……

……  ……

从此,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

不管休息还是工作,

总有电话纷至沓来。

老王后悔不迭:

早知如此……

唉——





南山书院主讲人:汉方


    本名韩昉,199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1年创建汉方陶艺社。历任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协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特邀创作研究员。2006年荣获济南市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中青年专业拔尖人才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同年荣获全国改革创新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完成陶艺《汉方陶艺老济南》百米千人群雕(陈列于济南大明湖超然楼)。2011年与赵本山先生合作完成《二人转300年》百米千人群雕(陈列于北京刘老根会馆)。2016年创作《豫章风情》百米千人群雕(陈列于南昌万寿塔)。





南山书院主讲人:刘朝辉


    别署刘兆辉,号卧莲居士。1972年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清华美术学院苗培红书法专项研修班助教,福建三明学院客座教授。

    书法作品参加过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类书法大展并获得包括书法兰亭奖在内的各类奖项。





南山书院主讲人:个三


    本名李哲,书法篆刻家、文艺批评家。现为湖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中国》特邀编辑、“‘百城万牌’书法公益行”发起人等。


谁是《庖丁解牛》中真正的得道者?

个三


        技进乎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当下中国书画艺术理论中运用得极多,大致是说技巧或技艺熟练到一定程度就能自然地到达“道”的高度,或者是说,要到达“道”的高度,必须以熟练的技巧或技艺为基础。这种观点被诸多文艺理论大家所认可,并广泛盛行,极大地推动了“书画家”对相关技巧的研究与实践,客观上也推动了书画技巧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具有熟练的技巧果真就能自然地进入“道”的境界吗?“技”与“道”的概念与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人们大都认为书画是艺术的,“书画家”从事的是艺术工作,是近、弘“道”者,而将诸如雕花、剪纸、制瓷、修复等技术视为工艺,其从业者,最好也不超不出“工匠”的范畴。其实,“工匠”也好,“艺术”也罢,从某个层面来说,两者都是技巧的,为何我们的认识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引起笔者对“技进乎道”的探源兴趣。

   “技进乎道”的概念,源于《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庄子在这篇文章中说的是文惠王观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具有熟练、牛逼的解牛技术,文中引用其关键自言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就是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超出(一般的)技术(范畴)了”。从这句话来说,庖丁对“道”的认识,是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解牛的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去解牛,而文首所述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乃是庄子的认知与感悟的高度,并非出自善解牛之庖丁本人。庖丁即古时厨师的统称,并非具体人名,也就是说,这个职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并不见得如何高,从《庖丁解牛》全文意思来看,此庖丁也只是当时的一个具有较好技术的厨师而已,与当今之技术好的厨师并无二致,只是浪漫的庄子拿来阐释自己道理的一个工具而已,真正的主角是文惠王,他才是得道者,从其文末所言“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即知矣!这个结论也才是文章的重点与主旨。庄子只是借庖丁解牛这个事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大致是说,欲养生,就要懂得顺势而为,不可“道“对抗,否则损亏,此意思也就是说为人、行事要顺应大道,这个大道应该是天地大道,即其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与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理念相承相合。

    如果说文惠王与庖丁是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那么庖丁代表的是熟练的解牛技艺,其了解牛之生理结构,并按其规律解剖之,并从中得到了某种畅快与愉悦,但这只是掌握某种具体事物的解决之道,是小道,文惠王才是通过观看解牛而真正体悟大道者,如此,则可以说这两个人物,代表的是“技进乎道”的两个不同层次,两者之间的概念,是有错位的,也就是说熟练掌握某种具体技术者,可望得小道,而真正悟得大道者,是可以超越具体技术的实践层面,但必须具有更全面、更广泛的综合修养,方能知善解牛的庖丁尚不自知的“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雅致与神韵。如此来看,从“技”的层面到“道”的层面,并非一句“技进乎道”所能简单概括的。

    回过头来看以“技进乎道”的理论运用于书画艺术,如果说书画要到达“道”的高度,必须以熟练的技巧或技艺为基础,还有一定的正确性的话,那么说书画的技巧或技艺熟练了,就能自然地到达“道”的高度,肯定是存在谬误的。且不论当下诸多“书画家”尚停留在庖丁以下的技术层面,就是其技术到了庖丁的高度,又怎诓论大道?顶多也只能说得了小道,在这个层面,诸多“书画家”可能与为之鄙视的诸多工匠相类,其技术,大多并没有超出传统的范畴,顶多只能说是有继续,而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有创造性,创造性非熟练技术层面所能自然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对传统技艺进行消化与升华的过程,可以说,非“文惠王”不能同于大道,非庄子不能同于大道。也就是说,要从书画“工匠”上升到真正的书画“艺术家”,必须是庖丁与文惠王的合形。

    当今的书画家如何能达到庖丁与文惠王合形的高度,如果从个体来说,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不满足于技术熟练的层面,而要以更广阔的胸怀,超越技术去同于“大道”;从群体来说,有熟练技术的“书画家”可以与能“悟道”或“怀道”的人一起形成互动与合力,可以是书画理论家,可以是文学家,可以是哲学家等。《庖丁解牛》其实就是庄子以庖丁与文惠王,来形成、诠释“技进乎道”的组合。

    庄子所言的“技进乎道”,有两个面,并不是说有技者就必能进乎道。技虽然重要,但毕竟形而下,没有形而上的升华,那就是工匠层面,不可能成为高级的艺术;另一方面,当然也不是说无具体技艺实践者就不能进乎道,相反,具有更广阔胸怀与见识的“文惠王”们才是真正的体道、悟道者。所以,真正的书画艺术家最好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者,或者是“庖丁”与“文惠王”的组合。                                                                                                                                2017年2月8日于乾丰堂


“天道酬勤” 也臆说

——兼与马啸先生商榷

个三


    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学术主持,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马啸先生撰文告诫大家《请您别再写“天道酬勤”了,除非您是皇上》,为何?其释勤为多次与频繁之意,酬勤为勤酬之倒装,“天”释为“皇上”,如此,“天道酬勤”就成了:皇上的方法或规律就是“频繁地赏赐”,此即马啸先生所作正解。

    据说首提“天道酬勤”者为唐代韩愈,有关资料皆以其词源于《尚书·大诰》,曰:“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大诰》是周公姬旦(周公)相成王时,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作乱,周公率兵东征前,以成王之口吻发表的一篇诰文,用以申述东征之理由,可以理解为当今战前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工作。“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如何解?汉代孔安国、唐代陆德明云:閟音秘,慎也,言天慎劳我周家,成功所在;清·钱大昕云:天閟毖我成功所,传训毖为慎,又解之云:天慎劳我周家成功所在。“毖”释诂,又有将“劳(音)”与“慎”二义者,如“閟”“毖”皆释为慎,又如何解?清代钱大昕就此提出疑问:“既以閟为毖,不当重出毖字”,故又有云:毖乃劳之讹,字形相涉,后人传写致误。如此,那接下来这句“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又作何解?经“勤毖”之“勤”,《说文解字》训为“劳”,如此,“勤毖”又可解作“劳劳”“劳慎”二者。两句分别作何解?有“天命慎劳来我周家,当至成功”(唐·孔颖达)与“天亦劳慎我民,欲安之,如人有疾,欲己去之”(汉·孔安国),也算具有代表性了。唉!真是“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吾非学问专家,但总感觉这样的解释晦涩难懂,乃试作愚解:“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句中之“天”,并非马啸先生所言之“皇上”,皇上自称天子,还没敢大胆到称自己是天的;“閟”音秘,可采用先训之“慎”义,还似乎可与周始祖后稷之母姜嫄之閟宫关联起来,《鲁颂·閟宫》曰:“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后用“閟宫”代指供奉祖先之庙宇;“毖”,劳音,字形以前也与“劳”有相近处,慎也,似可释为慎告、慎诫。如此,联系上下文,出征前的各种占卜代表的是天意,閟则有祖上之意,“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则可释为:“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文王是怎样的勤劳哟!(这就是)上天(与祖先)慎告我周成就事业之所在”。“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句,此“勤”字当是承“尔知宁王若勤哉”之“勤”意,故有其“亦”,此句可释为:“上天也以勤劳慎诫我周与民,(迫切得)就象(要去掉)自己身上的疾病”。

    如此,再说韩愈的“天道酬勤”,就不难理解了,即“(付出)勤劳得到回报是上天(自然)规律”。

    以上也是愚之臆解,祈马啸先生及贤者教我!

                                                                           2016年2月6日于乾丰堂



时风、泥古与笔法杂说

个三


    前些天,见有人发蔡梦霞到东莞活动,配发了几幅现场题字作品,我一看,道其“被时风害了”。

    人问其故,因无法一时说清,则未回复。蔡成于流行书风,最终不突破,则势必败于流行书风。观其现场之迹,全是当下时风的东东,主要是两个东东,一是空间,无非是高矮、长短、粗细、疏密此类矛盾关系的安排处理;二是“夯土机式”的流行笔法,简单直白,没有多少变化。博士毕业那么多年了(注:后查相关资料,蔡为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还在那么玩,真是没救了。

    与蔡相反的是陈忠康,一味钻古泥古,前些日我依石开之逻辑,道陈顶多算二、三流书家,在某种意义上是高抬他。当下书坛,与陈相当,甚至比陈功夫好的书家,亦可谓大有人在,陈沾了时势与位置之光,加上博士头衔,比一般人还是要能说会道些。即便如此,还是这样泥古的陈,其前路也十分灰暗,比张继差,更无由与于右任等历史上名家相比。

    今日海上有微友追问吾对陈之看法,宽泛地道及以上东东,具体说到陈之笔法未完全过关,或者对笔法之要义未悟及,从其发来陈之临帖中信手拈出个“有”字,与王羲之原帖中有的“有”字相比较,立马可见高下。

    当下碑派“夯土机式”笔法,与帖派斤斤计较,甚至沉醉于一方一圆、一曲一直的技巧之满足,与炫耀之作派,完全不思进取之现状,组成当代书坛的两大阵营,但未来真正的大家,不跳出此,则不可能成之,而诸多跟风跑或吃瓜群众,则不在此说之中。

    书之道,不在于热闹,而在于是否真正悟得。

    书之道,有正邪之分,一是体势,二是用笔。当代享盛誉之孙伯翔,拿手笔当刀使,违背毛笔运行规律,写出来的字虽有些美感,但相对于毛笔正统笔法,吾以为就是邪气。曾闻人有正邪之气,长期就会反应到人之相貌与人的其他一些身体特征中,不知然否?

    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气扶人,大道之行也!

                                                                                    

                                                                                        个三随记

                                                                                 二O一八年元月九日夜





南山书院主讲人:封卫东


    笔名古雨,陕西省商洛市人。南山书院主讲人、当代书法网总版主、当代书法网特邀专栏作家。



南山雅集序

古雨


    南山书院诸师友者,为书院所邀请之国内学者文人艺术家二十余人,时于书院,读古今书,研文究艺,交流学习。其学之旨,所谓大学之道者,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在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其如切如磋者,道学也。所道之学必左传文、马迁史、少陵诗等等。其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其研修者或摩诘画,或右军帖等等。精于西学之毕加索、马蒂斯之道者亦有之。或问,有汲汲于名利者乎?曰:多忘之,若有,必请其出焉。

    阳明先生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然今皆知书画之道,必重文养,文养不厚,难载乎艺;皆号称书法是文化,书画家需首先是文人,文化修养第一,然,察其言而观其行,或见,今之大多书画家,有几人认真读书做学问也?今之书画展,大多只落实在写与画之技法上对古人的复制粘贴上,其文化意义何在?践行“知行合一”者又何在?不能行之,其必不知也。不能实在践行之,或虚假伪饰,自欺欺人,名实不符。

    今南山书院艺文展者,以文章察乎其文养,以书画究乎其艺之成。聚乎南山书院之士二十余子,又诚邀国内知名文人学者型书画家十有一人,谨奉其文其艺,以飨天下同道。其文虽或不为雄奇之文,其艺或不为惊世之笔,然求名实之符,载文载艺,践行“知行合一”之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

    古之雅集者,或聚于竹林,饮酒高歌,嵇琴阮啸;或会于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畅述幽情;或会桃李之芳园,叙天伦之乐事,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句,何伸雅怀?南山书院之展览,虽曰雅集,又曰艺文,何敢妄作造次效颦古人也。实乃是举,欲抛砖引玉,交流学习,以期学有所进,艺有所长,因此,恳请各界同仁观展后多批评指正。                     






南山书院主讲人:赵坤晨


    字厚之、曾用名赵坤卿。斋号海岳楼、厚斋、榆香书屋、青檀书屋。1969年2月生,山东济南长清人。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会员、《大众日报》社记者、中国作家报社资深记者、《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研究会主席、中国泰山书画院副院长。

    幼承家训,自幼爱好诗词、文学、书法,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南山书院主讲人:王文英


    字仪羲,号兰堂、双清山馆主人。书法家、画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书法篆刻院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昌平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法报》遴选“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在路上的日子

——吕梁采风手记

王文英


    乡情

    在我把画画当成一种营生后,总有些日子在路上。在路上的日子,虽然吃不好睡不稳,却总有收获,一些经历,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值。所以,在路上的日子会很长。

    我生在关中平原,长在北京,既没有土生又土长的关中人恋乡的情结,也没有土生的北京人拔份儿的自豪。但内心深处对自己来的那个地方,还是有着几分期盼的,每每遇到有老家能时不时回去过一段时光的两地人,总掩饰不住羡慕。

    丙申早春去山西吕梁采风写生,落脚在碛口镇。这个镇子,在黄河边边上,沿着河岸的缓坡铺排着明清的老房子,老房子外面是黄河卵石的街道。置身这样满是老房子、老物件的老街,若不是偶尔错身而过的汽车,真的以为自己不小心,穿越了。

    虽然我住的窑洞式的房子,门直接对着外边,上着传统的挂锁,两扇门怎么也关不拢,透着冷风。但我喜欢这里,喜欢时光凝固的样子。

    河的对岸,是黄土高原常见的起伏的黄土高坡,绵延着,看不到炊烟,同行的山西画家告诉我,那是榆林,陕西的榆林。心中止不住的欢喜,还有了点点的渴望。其实,那里,我也只去过一次,还是来去匆匆。

    接下来的日子,无论早出还是晚归,走过鹅卵石的街道,都会不自觉地向河对岸望望,好像有什么人在那儿等着。河对岸的榆林离关中有好几百公里的路,且风情也大异于关中,但乡情就是这么一个怪异不由人的东西。


    碛口镇

    话说写生的一号大本营碛口镇,是个有历史的地方,从明清到民国的几百年,不仅是连接秦晋间的要地,且是北方的商贸重镇,号称“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的繁华,是因为它生的地方好,恰在黄河与湫河的交汇点上。每逢雨季,来势凶猛的湫河水,就像一个魔术高手,把它从黄土地上舶来的战利品“泥沙”一并带入黄河,把黄河东岸变成了“麒麟滩”,又把原本四五百米宽的黄河,压柿饼一样狂挤成百米左右,河水变得湍急,加上林立的礁石,来往的船只不得不在碛口停泊。遥想盛年的碛口,林立的船桅、穿梭的商旅,各种店、各种招幌.......不知道有没有张择端那样的丹青妙手,给碛口留下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纪实画卷?

    今天的碛口,像一个老态龙钟的没齿老人,坐在夕阳下的旧门墩上,眯着眼,打着盹,沉浸在旧时光里。无数车马行人打磨包浆的鹅卵石街道,斑驳老旧的屋宇楼舍,砖雕、青石、大瓮、马槽......都落上了岁月的烟尘。

    现在空中铁路公路网格式便捷的交通,早就终结了漕运的黄金岁月,也终结了碛口的好日子,古镇落寞在夕阳里。虽然今天的碛口人很有眼光,新建的房屋传承着老样子,虽然在我们的版图里像这样有传承的地方很稀有,但若想要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谋发展,光靠着老祖宗留下的老街老房子,力道远远不够。要盘活古镇,就要开动脑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消费祖宗的遗产。

    老街若是没有与人争道的汽车,那味道会更好。


    李家山

    李家山是到吕梁写生的画家们首选的地方,也是我们采风写生的第一站,离下榻的碛口镇五公里。虽然来之前见过李家山的照片,没有想到     初上李家山,还是被它惊艳了。

    李家山和碛口镇一样,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风貌。

    李家山沟壑纵横,满眼的黄土高坡,浑厚苍凉,唯有漫山的枣树挺立者,倔强的干,倔强的枝,就像这里世代生活的山民,质朴中透着顽强。

    这里的人家与山为邻 ,左右、上下相居,层层叠叠窑洞式的民居,布满山坳边上的漫坡,浓郁的黄河风情,许多还是有了岁月的老房子。

听说吴冠中到过李家山,也曾被李家山的样子感动:

    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李家山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我没有探究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也不想探究这话是不是吴冠中说的。因为的确像李家山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可着世界也难寻觅。只是李家山看上去不像荒凉的汉墓,更像是活泼泼的,有温度、有生命的民居博物馆。

    今天的李家山,青壮年大多离开这山坡上的家,外出讨生活了,家中只剩下老人,还有孩子。许多窑洞的门都是锁着的,人去屋空,人带走了屋的生气,还有生命,屋只寂寞地败落着。

    满山的枣树,却少有人收果子,大多落在了地上,化作春泥。开春了,枝上还残留着星点干透的红枣,在风中摇曳。山西大枣全国闻名,而这里的枣子据说是极品中的极品,却留不住年轻人求变的脚步。

    这里的山民渴望现代文明的侵入,但或许正是贫穷才使他们保留着传承了一辈又一辈的传统。

    走出李家山的年轻人,不会再回到这个贫瘠的山村,那些错落的老屋,会一直这样落寞着,十年、二十年......我不知道李家山作为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会不会像京西的爨底下村,彻底地变身为民居博物馆式的旅游村,或者像山西平遥古城,旅游与生活相间。

无论那一种发展模式,都祈祷未来的李家山、碛口镇能够在传承中求发展,而不是盲目地砸了旧的建新的,或者荒唐地新旧嫁接,单纯地求经济指标而只重旅游。

    北京水墨行动采风写生团的画家们,散落在李家山的沟壑里,就像一道风景,让寂静的李家山有了些许生气,也让好客的李家山人兴奋,就连这里家养的狗狗们也开心,走到哪儿都跟着,就像是自己家的。

有一种绘画叫做文人画

王文英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文人,也可能是官员,却喜欢舞文弄墨,公办之余,读书之暇,写字画画,全凭个人性情、爱好和追求,画什么,画成什么样子,全在自己喜欢。他们没有功利的念头,不需要入展得奖,也不需要得到什么人的认可和肯定,只为心头的那份想表达的愿望。

    因为他们,在中国有了一种绘画叫做文人画。

    文人们画画,画的是自己,所以有“画如其人”之说。画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再现,虽然描摹的对象素材都来源于大千世界,那些寻常见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鱼虫飞鸟.......经过文人们的渲染,就变成了心期望的样子,有了诗意,有了情调,有了寄托,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文人们说,这是“写意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于是,文人画又有了“写意”这种别称,评判的标准也都是气韵、格调、神妙.......这样诗意的字眼。

    那时候的文人,也称士,他们有着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学而优则仕,进入主流社会。以儒教为本,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为仕途,为天下苍生,但文人的雅兴、意趣不会因为身份的变化而失去一分一毫。当然,现实中也有不屑官位仕途的文人高士,隐匿在山林、在村野、在闹市。比如“梅妻鹤子”隐居西湖的和靖先生,再比如科举不中而游历天下的“扬州八怪”中的“一怪”金冬心。

    那时候的文人,大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出口铄金,他们作文作赋,写诗填词,书法画画,担当之外,无不表达骨子里的那份清高、孤傲,寄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他们表面上看似拘谨,内心却诗意浪漫,好作梦,这梦就在他们的诗歌里,画里、书法里。他们在绘画里,加持了诗,还有书法,至此,中国画便了新的境界。诗言志,书法是生命的一种独特表现,所以有人总结: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以哲为思。

    文采有多高、修养有多深、情趣有多雅,书法绘画便有多高。文人画里,笔墨技法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不过是赖以表达的手段,在文人眼里,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趣和追求才是最最要紧的。所以,延续了中国文人精神的书画艺术,它的审美有着独特的特征:内容高于形式。

虽然说,文人画不能涵盖中国画的全部,但却是统领中国画的精神内核。

    在当今的世界,据说只有中华文明从古传到今。这份荣耀今天的传人真的担不起,看看当下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炎黄子孙,除了如假包换的DNA之外,时尚潮流、审美追求,城市、街道......,怎么看,都像是西方文明的影子。

    近百年来的中国风起云涌,西学东渐、社会变革,中华文明内部裂变,传统的经史之学早已失去合法性。所以有人说,“今日全球化风潮,不同文化和思想日趋融合,中华文明裂变的结果,是我们逐渐的丧失了自我,渐渐纳入西方文明之中。”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的总结:文明死于自杀,而非他杀。

    处在这样尴尬的社会文化氛围中的中国画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余秋雨在《笔墨祭》中说:“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中国画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今的中国画家中也有称“文人画”的,还匠心独运地在文人画前加了一个字:“新”,似乎是在说,此“文人画”非彼“文人画”,但又与彼“文人画”有着某种关系。

    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这些画家知道,古今阻隔,已很难揣摸旧时文人的心思、意趣、追求,还有价值取向,对于他们的遗墨文稿再喜欢,也难有那样的表达,因为腹中有的难与古人相续,却极容易紧跟所谓的“国际前沿”。

    当然,今天的画家比旧时的文人画家有着更开阔的视野看待美术,有着更多创新求变的可能,这也是那些文人画家即使诗心烂漫,作梦也梦不到的。

    如果说数字技术的出现,银河系里的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如果在这个村里,人们沟通无障碍,消弥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世界大一统了,我们也不必追求什么中国画精神了。

    然而事实上,我们在数字化的世界里生活了很久了,日趋发达的数字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但西方还是西方,东方还是东方。我们可以享用人类的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却难以改变与生俱来的基因传承。其实,每个人都知晓独特的价值,外出旅游,都会想着寻找最有特色的地方,想着搜罗最有民族风、地域性的物件儿。

    曾听说有人反对以地域划分画种,先不论这种理念是否合理或者正确,首要的是弄清楚划分的标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价值取向、审美习惯、生活方式,绘画无疑是这种本土文化的延伸和反映。我想不好能用一种什么样的划分标准,让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绘画在大一统的盘子里再怎么归堆儿。

    现在的画家不是古代文人,画画也成了一种职业,这个社会强加给绘画艺术太多的想法和功用,画家们太想成功,使命感的展览太多,为历史画画的人也不在少数。置身的社会太热闹,太拥挤,也太匆忙。就算有人向往旧时文人画家“天人合一”的理念,“物我两忘”的境界,也难有那样的纯粹本真,那样的清淡孤高。

    那些吟唱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无为的文人画家们,越来越远的背影,令人心中升腾着惆怅,像是雨中深山里的云雾,越聚越多。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对我们的过去了然于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如果艺术不为立门户拉山头,不为名利,不为那些所谓的风潮、运动困宥,画家们会找回自己。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故宫武英殿”四僧“书画展,展期延了几十天,暑天的溽热里,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想想当年梅兰芳把京剧带到美国,齐白石的画会让毕加索动心,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自己,相信穿越岁月烟尘的文人画精神从来就不曾远去。

在行书里穿行

王文英


    我从不掩饰自己的喜好,特别是在书法的世界里。

    我喜欢草书,还把这喜欢写进了文章,不怕人知道,但这不等于说,在黑白线条汉字的世界里,我只喜欢草书。古朴端庄的篆隶书,其实更符合我的审美偏好。再说行书,她那么优雅,那么从容,又那么自由,我没有理由不喜欢,所以每天都在重温着这爱情。

    就像喜欢急走的人,也喜欢信马由缰。

    一首乐曲,无论主题是什么,都少不了节奏的变化。谁又能说,这些变化的节奏不重要,可有可无呢。没有节奏的变化,主题又怎么表现呢。

    经历的日月多了,信马由缰的时候也就多了。所以,一天一天地写着行书,就像闲庭悠然地踱着步子,不慌不忙地啜饮着功夫茶,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行书,东坡夫子说“如行”,虽然不能说这就是散步,但是一步一步地走着,不像草书那样急火火血脉喷张的奔跑,也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的正襟危坐,由不得半点的松懈。行书可以一步一步地轻松地移着步,使转灵活,点画上下自然呼应;也可以偶尔任性地小跑两步,加快节奏,点画映带连绵;偶尔地放慢一下脚步,摆放一下点画,也无不可。

    有人用书法的五体形容人生,那么这样不疾不徐,从容中道,又轻松自由,不失浪漫的行书,像极了那些洞察世事,人情练达如老酒,又不失情怀的人。反转来看,这样如陈酿的人若遇着行书,怕是如神遇一般。

    如行书一样的人生,多么美好。一天一天这样对着行书,就漫步在山阴道上,一路全是风景。





  南山书院主讲人:刘金文


    笔名文魔野。诗人,评论家,当代书法网专栏作家。


山   中

刘金文


山中红柿树,秋来果累累。

朔风吹未下,只待君来摘。


秋  风

刘金文


秋风起何处?来去影无踪。

只见庭前树,叶儿落匆匆!


晚  秋

刘金文


久病不复愈,倚杖立旷野。

但见西风下,落叶自飘零。


南山,灵魂朝圣的驿站

作者:刘金文


    上天创生万物的时候,却无意中创造了智慧的人类。人类的出现,即是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它一诞生,即开始追问:我是谁?我从何来?我今何在?我欲何往这样的问题。他们通过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怀和宇宙本质的深刻探索,从而找寻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然而,上天为了考验人类,故意想方设法来阻止人类达到这一崇高的愿望。于是就赋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与生俱来的原始生存本能和狭隘而又无限膨胀的生命自我满足欲望,从而让他们终生受其所制,永远成为受本能和欲望驱驶和束缚的奴仆,扼制他们无法进入纯粹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灵魂的高度觉醒,让他们老死也不知道宇宙的真正奥秘,生命的真谛。以此达到永远主宰万物的目的。

    人类自诞生之时起,即与上天进行着一场围歼与突围的殊死之战。在旷日持久的这场鏖战中,千百年来,数以万亿的人们在本能和欲望的枷锁中倒下了。而极少数先觉者,他们却在这场浴血鏖战的血海中拼杀出来,他们通过灵魂的觉醒,纯粹理性的深刻思考,以文学,艺术和哲学的形式,一次次从本能和欲海的桎梏中突围出来,一次次拯救了人类的灵魂,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文学,艺术和哲学,它们是人类独有的梦幻家园,也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每一个在世俗的尘埃中觉醒的人,灵魂在这里得到了洗涤和拯救。在这里,人类重新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由此一次次推动人类前行。而南山书院,则是那些觉醒的苦行者们在艺术和思想的旅途中,灵魂跋涉的一个驿站。它不是当下那些数以万计的名家,大师们角逐的名利场。更不是时下麻痹人们灵魂的心灵鸡汤。因为在这里没有为满足虚名而廉价奉上的掌声,鲜花和面包。它或许只是朝圣者们在疲困的旅途中递过来的一碗沁人心脾的清水;在苍茫的暮霭中的一句温情问候:朋友,请暂且歇息吧!去往天堂的路还很漫长!

    我们不骄不燥,为了我们心中向往的圣地默默前行。我们不求身前声名显赫一时,但愿百年之后,我们这些在南山书院聚集的人,还能够被后来的人们记起和怀念。他们能够通过我们每一次的艺文展,沿着我们曾经的心路历程,找寻到我们留下的心灵印记,为未来的朝圣者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找到明确的标记。

    谨以此为南山书院艺文展作之,是为后记。

                                                                                        金文于滇中抚仙湖畔

                                                                                           2018年5月10日





南山书院主讲人:曾湾


      广东人,现居广州番禺。199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教师。画家。



酒 鬼

曾湾


    我认识的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老酒鬼

    我发誓绝不再和那个老酒鬼一起喝酒

    他会呲牙歪嘴地咬开一个酒瓶盖吐到墙上然后边喝边藐视你——婊子,离我远点,我不需要任何东西。这时刻让你恨不得他就死在你面前

    这个狗养的有时却“我爱坐在窗边,看太阳下的事物熠熠生辉”,让你爱上他


    另一个人

    这是我经常从二楼的住处往他的小院子看到的

    他和他两个傻儿子住一起,各不相干

    他衰老,一只眼瞎

    印象中他只围着他暗黑的厨房转

    老在砧板上剁生肉,鱼

    你会感觉到他身上都带着生肉和鱼的腥味

    我只见他笑过一次

    有天他抱着他的狗在太阳下给它挠痒

    而有一次

    他高举起他的拐棍咒骂着

    似乎要它的命


    我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两个人来



《国王与我》(节选)

曾湾


    国王垂垂老矣,而威严尚在——当他手握权杖(拐棍)坐在轮椅上,由我推着巡视他最后的领地时,我仿佛看见往日风尘吹打他坚毅的脸,他用义无反顾的双脚丈量他的国土;而今与岁月正展开的另一场争夺的他有着与年青时一样固执的信念!家里,母亲——国王的妻子因长久的伺候国王而生起坏脾气和长久以来得不到好好休息而导致的精神恍惚,她不息地游弋在住所和厨房之间,灶台与洗碗盘之间以及坐下时不息的对儿女的思念。他们共同的是——在他们蓦然省起自己已薄雾黄昏时,他们都显得寡言寡欢起来。他们一头躲进他们的思想里面,于我看来他们正用无声的思想筑起外形古怪的城堡,那城堡越到后来越不可思议——开始还能看到有小小的窗,而后连通风孔都消失了,有些地方筑起有希望的象征,有些地方筑成又因主意的改变而用另一个形状加以否定如同表达一种不满,终能看出些端倪来——所有这一切到跟我这个继承者有关——我是个浪子,浪荡多年了,即使如今我回到国王身边,而我并不打算继承这个王国,在这住下,也许我注定是个浪子,我想这便是所有的根源。

    …………


无  题

曾湾


    面对眼前这虚空,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K,在一个无名的深夜突然抵达早已等待着他的荒缪之地的K,因为现在我和他一样——突然身处一个无所适从、怪异之地!

    当我在某种模糊恍惚如在时间之外的行进中因某根神经突然猛扯一下而让我停下脚步时,我嗷地叫了一下:眼前什么也没有,除了尽力向远处伸展而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味的平整的地面以及除了呼吸才能证明到的空气以外什么也没有!连一棵草,碎石甚至尘埃都没有!我环顾四周,没山没树,鸟雀动物也没有!良久我才意识到:我正处在一个远超出我经验的地方,想象力都不能而只有语言方能抵达的超验之虚无!而可怖的是:一个尘世间的人却来到一个非真实的世界!对,我可以肯定我不是非人,我隐约记得我是从人间来。可多久了我为什么走到这?我上下打量着我——身上除了旧得发白的衣服什么也没有,我两手空空……我开始极力搜刮那怕一丁点的记忆——人、话语、脸、动物……而它们只是一个个字词碎片闪过,没有任何关联,没有丝毫色彩、声音、温度感觉得到,死物一般!我撤底放弃了——我毫无来由且两手空空地出现在一个非人间的地方!我还不知道我要去哪?!

     K,我怀念起K来,仿佛看见他满村子乱蹿的身影徒劳地又回到他最初刚抵达的地方仰望着什么也没有的夜空。“K”我忽然叫了一下“K”这个字,好像K真在那似的,我在向K发出某种含糊的意向,也许是求助也许不是。K似乎说话了,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他的声音向我传来:不,这虚无是穿不过的,而这虚无是我历尽一生而找到的,它是我的一切,这虚无正是我最终的居所!我不再说话,我把目光收回。我理解K,对,那虚无正是他最终的居所,可对我来说这虚无却是启始!就好像这是我从他那得到的继承!忽然我觉得有阵炙烧的疼痛传来,我眼睛已满含泪水,热的泪顺着脸滴下,啊!我不能留在这,我还无法直视这虚无,不管我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而来到这里,我只能背负着这虚无继续走——或许回到人间是我唯一可做的……


木  匠

曾湾


我想做个木匠

埋头于手边的木头、刨、凿

与刨花日夜相处早让你忘了自己

待警觉有什么在催促

就停下

脱下尘世的衣裳

这和从木头走向一件崭新的家具并没多大分别




南山书院主讲人:李启明


    1972年生,江苏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人。中国北兰亭创始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网络顾问。

    当代书法网总版主,专栏作家,书法网编委会委员,书艺公社版主。






南山书院主讲人:唐阜宾


    名,必达由斯,字,达由。名字取自于一句哲学名言:“人类的历史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的历史...”。共和国的同龄人,工农商学兵都曾经历过。第一学专业电子技术,第二专业经济管理。爱好摄影、美术、音乐、PPS制作、GIF动画、视频及DVD制作等;兼顾文学、哲学(30年前的哲学论文现在网上依然能查到且有人引用)。现已从国家电网公司某研究院退休。


1977年中山陵“历险记”——我的青春我的车


唐阜宾


    我从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回济南后第一份工作是当了3年的职业汽车驾驶员,因为开的是12米长的解放半挂车,出车基本就是跑长途。经常跑济南至无锡、上海等地,一般都经过南京。每当有这种差事,我都跑到高中同学永立的老太爷处唠唠嗑。大概是1977年的某次,我是先跑烟台,然后再经过南京去无锡,老太爷给我说,你给永立捎两筐苹果吧,我说那好啊!我清楚记得那是两筐很不错的烟台“小国光”,每筐5元钱,因为是给工作单位拉了一整车苹果,价格当然优惠,我就顺便拣出来两筐。现在看起来比白菜价还便宜,要知道当时,送变电工程公司像我这样的汽车驾驶员,月薪是39.5元。

    我们那时跑长途一般都是两个司机,互相轮班照应,比较安全。因为我是主驾驶,临时配了一位叫“得隆哥”的老驾驶员给我当副手。其实“得隆哥”的真名是“德龙”二字,因为他有点驼背,车队驾驶员都称呼他“隆弯”,尊称“得隆哥”。车到南京已经是傍晚,第二天早晨,我说,“得隆哥”我得先去送苹果。“隆哥”说,忙什么,南京你来过多次了,我可是第一次来,你得先带我逛逛中山陵。

    “隆哥”比我大几岁,又是第一次陪我出长途,我得照顾他的意愿,于是将载货的车厢部分留在宾馆停车场,开着车头直奔紫金山中山陵而去。我也是第一次去中山陵,虽然路不熟,但是摸到正门不成问题。结果车还没有开到正门,就遇到了“禁止车辆通行”的禁牌。赶紧拿出道路交通图来查看,发现在中山陵的西北方向还有一条小路。待我们找到这条小路的路口,发现也有一个禁行牌,“禁止大型货车通行”。我说,得隆哥,这可怎么办?隆哥说,它不是禁大型货车吗,我们把载货的部分卸掉了,就不算大型货车了,没事,走着!这条路比较窄,走一辆解放牌卡车,两边就没有多少余富了。路两旁林木茂密,我驾车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辆警用摩托载着两个警察迎面驶来。我是条件反射,一脚刹车将车戳在那里。隆哥也看见了警察,直了直腰板,说唐弟休得惊慌,看我的。他先我一步开门下车,我赶紧拿着行车证、驾驶证跟下来。警察看完证件,问,你们没看见路口的大货车禁行牌吗?隆哥说,是啊 ,是啊,但是我们寻思,我们这车把载货的部分都卸掉了,该不算大货车了吧,呵呵!警察说,你真会说,你这行车证上明明标着8吨的解放半挂,我们是按证件执法的。隆哥说,警察老师您贵姓?姓邱。啊,邱老师,我们的确做得不对,从山东第一次来南京,只想看看中山陵,人生地不熟的,想抄个近路,结果闯到这里来了,您看…呵呵。啊,山东人,山东人不错,就不扣你们证件了,你们顺着这条路再往前,有一个岔路口,不要左转,一直走,就出去了。两位警察夸上摩托车一踩油门,一溜烟地跑了。我开着车一会儿就到了岔路口,向左的路牌上标着中山陵、灵谷寺。我说,得隆哥,咱们回宾馆吧,我还得去送苹果。…唐弟莫急,这道路是曲折的,可前途是光明的,咱还没见着中山陵呢,不能半途而废哦,呵呵。你停下车,我来开。

    得隆哥的好意我明白,他来开车,是他执意要去看中山陵,如果警察要扣驾驶证就扣他的。如此这般,我只好依了他。得隆哥按照路标指示的方向,不一会将车开到了中山陵前面那700多米长,气势恢宏的台阶南边的一个停车场。隆哥想找个位置停车。我说,不行啊,得隆哥,你没看见这里全是些小车吗?咱们这解放半挂车头塞进去,那就不是鹤立鸡群,简直是狗坐鸡群了!如果那两个骑摩托的警察转回来看见了,肯定是要抓“现行”的。

    唐弟,你说怎么办?我说,听你的。得隆哥挠了挠后脑勺说,这样吧,你我把眼睛瞪大点,顺着这台阶往上瞧,咱们就来个遥看中山陵如何?呜呼!公元一千七百七十七年,我们有幸第一次参观中山陵,居然是隔着700多米遥观的。遥看了一会儿,得隆哥说,咱们走吧,弄不好那两个警察快转回来了,去东面的灵谷寺,到那里找个树丛把车藏起来,好好参观一下。

    说走就走,得隆哥麻利地上车打着马达就开路。到了灵谷寺,我们找到一个适合停车的树丛,将车子倒了进去。毕竟只是一个半挂车头,倒进树丛里还算隐蔽。我们两人沾沾自喜地走出树丛,互相对视了一下,刚想哈哈…直听见突突突一阵马达声,两位摩托警察就到了眼前。我两人的对视即刻变成了大眼瞪小眼。

    呵呵,我说麻,我们调回头来找你们就不见踪影了,估计你们就没有直行,拐了弯了!这回可是你们自己敬酒不吃吃罚酒啊,怎么样?把驾驶证拿过来吧。摸索了一下,得隆哥无奈地把自己的驾驶证递了过去,警察邱老师正在开具驾驶代理证呢,就听见一阵汽车马达声,又有一辆卡车闯了进来,大概也是看准了这处藏车之地。

    另一位警察见状就立马迎了过去。得隆哥瞅准机会,“邱老师长,邱老师短,邱老师后面有个簪…”地,搜肠刮肚地,把当时能想出来的“过年话”全搬了出来。另一位警察把刚闯进来的卡车扣了证,而且把车子也赶出了灵谷寺。在得隆哥“过年话”的轰炸下,邱警察和颜悦色了许多:“今天又不是我一个人执勤,代理证已经开出来了,驾驶证就不能马上还给你们了,你们今天上午到南京市交警大队去处理吧。车子啊,就先不赶你们走了,你们逛完灵谷寺赶紧开走就是了!”邱警察临上摩托之前又说了一句:“我们大队长就是你们山东人。”

    我给永立捎的苹果还没送到,又多出一件跑“南京市交警大队”的事。驾照不能不取啊,路上还得用呢!山东人,山东人,没料到,直到我们离开南京,奔赴无锡的路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见邱警察说:“我们大队长就是你们山东人。”我赶紧上前问了一句,你们队长姓什么?…姓曹。


灵谷寺始建于南朝公元514年,寺名为明朱元璋亲赐。寺中原有建筑均被“太平天国”战火所毁,仅剩下有600年历史的,大名鼎鼎的无樑殿。中国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也有同样结构的无梁殿,而南京灵谷寺这座则是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寺中的灵谷塔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但它却是由钢筋混凝土及花岗建造的现代建筑。始建于1931年,原名叫(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我们去看时,经过文革,有些地方还没有修复。据说2004年的修复工作完成后,谜团接踵而至,灵谷塔塔体上由蒋介石亲手撰写的碑文竟然像被蒸发了一样,一个字也寻不见了,这已是后话。

    我和隆哥走马观花,从灵谷寺出来就直奔南京市交警大队而去。赶到交警大队门口,已经是中午时分。隆哥说,人家正吃饭呢。我说,不管他,中午时分,所有人都要向饭桌报到,人员齐全,咱就直接找他队长。我两人昂首挺胸地往里闯。还没进大门,就被传达室老大爷喝住了,呔,你们两个,干什么的!隆哥说,找你们曹队长的。我赶紧补上一句,山东老乡。老大爷走到我们跟前看了两眼说,你们认识曹队长吗?我说,老家的人委托来看看他,还是第一次见面呢。老大爷放低了声调,指着大门里面几个正站着说话的警察说,看见了吗?那个端着饭碗的就是曹队长。

    我们谢了传达大爷,走到曹队长身边。隆哥叫了一声曹队长!曹队长回过身来…你们两个?我说,我们是山东来的,来看看你。哦,山东来的…有什么事吗?隆哥说,没什么要紧事,曹队长您先吃饭,先吃饭,呵呵。隆哥微驼的背,再加上一脸谦和的笑容,肯定能给曹队长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什么事?你说吧,曹队长放下端着饭碗的手。是这样的,曹队长,我的驾驶证让你们姓邱的警察,邱老师给扣了,他让我们到这里来处理。呵呵,您看…隆哥嗫嚅着。哦…小邱,小邱呢,小邱回来了没有?曹队长叫旁边的警察。去找找他,让他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你们二位,先在这里等一下。说完,曹队长就去了二楼的队长办公室。这座楼的走廊是开放式的,我们看得清楚。不一会儿,邱警察登登登地进了队长办公室。又过了一会儿,邱警察走出队长办公室,探出身来招呼我们去队长办公室。坐吧!曹队长招呼我们。进了队长办公室,坐在曹队长的对面我才看清他,国字脸,有一点络腮胡,大约40岁,堂堂正正的身板。曹队长正襟危坐地讲了一通交通法规,然后说,小邱把情况都介绍了,你们跟我们警察玩捉迷藏,打游击战啊…。按照条规至少要罚30元。怎么样?你们说说吧。

    隆哥往前欠了欠身子开说,曹队长啊,我是第一次来南京,就是想看看中山陵。由于邱老师的引荐才见到了你。到你这里来呢,一是认错,二是认老乡。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曹队啊,你可不能不见老乡,只见泪汪汪啊!我这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40块,要罚30,一家老小,老婆孩子怎么过啊!

    曹队长往前挪了挪身子…忙活了半天,看见中山陵了吗?

    哪敢仔细看啊,你们邱警察认真负责,在屁股后面穷追不舍。到了中山陵,我们是瞪大了眼睛,顺着台阶往上瞅,就看了两眼,赶紧往灵谷寺跑。

    …那,灵谷寺呢?

    就比中山陵多看了一眼。多亏你们邱警察心眼好,可怜我们从山东跑到这里不容易,他说山东人好啊,就多看一眼吧…。

    哈哈,咱得隆哥可真是了得,不知他上辈子是不是济南大观园摔跤场上卖大力丸的。这嘴皮子,这顺溜话,不显山不漏水地,眼看着曹队长腮帮子上都隐现酒窝了。

    说到这里,曹队长开始问起山东的情况来,问济南怎么样,枣庄怎么样。曹说他是山东枣庄人,好几年没回老家了。曹又问我们还要去哪里,我告诉他,今晚济南还有一辆车要过来,明天一早,同去无锡。最后曹队长握手送我们,说歀就不罚了,你们还是要遵守交规。南京至无锡的公路是丘陵山路,上下坡多,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好的曹队长,多好的南京交警!

    回到宾馆,已经是下午两点。得隆哥帮我把两筐苹果捆摋在半挂车头后面的转盘支撑台上。我说,得隆哥,你自己找个地方吃点饭,我得去送苹果。我永立同学那时正在上升阶段,军务繁忙。在这个不前不后的时间,永立夫人迎接我,问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呢!看着她脸上的问号,我只好解释,帮同事办事耽误了时间。永立夫人带我去永立岳父家的厨房里用餐。餐后我即赶回宾馆,准备第二天去无锡。谁知在奔无锡的路上还有更大的风险在等着我们呢!还会有山东老乡施以援手吗?

    在警察、军队等这些纪律部队中,看重老乡情谊,也是一种长期延绵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山东人。这里不妨再加一个小插曲。

    1998年初夏,我和弟去看望在湖南的大哥。恰巧永立同学也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经过20年的努力拼搏,他已佩将星了。我呢,离开驾驶员岗位也有20年了,1978年调入一个电力科研单位后,带职带薪脱产学习了3年,然后从事技术工作。

我们在长沙这几天,外出都是乘一辆奔驰600,大嫂说,你侄子把自己的车让给两位叔叔坐了。我和弟去看老同学,侄子派了一辆帕杰罗送我们。及至找到地方,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了。那是国防科大里面的一个小独院,警卫森严,我告知卫兵想找的人。卫兵说有规定,首长午休时间,不能打搅,请等等吧。我心想,这首长午休完了该到什么时候了?就和卫兵聊了几句,发现是个山东兵娃子。我赶紧将自己这普通话“半口”(济南方言,做人做事不着调称之为“半青”,语言发音不着调称之为“半口”)换成了地道的济南腔:我是山东济南的,听你说话也是山东人啊,哪里的?啊,你是济南的?俺也是山东的,家是济宁的。

    激起了兵娃子的兴奋点,我说,我的时间有限,你能不能想办法通报一下?要找的那位首长,是我的老同学,也是山东人。啊…那行,稍等,待我请示一下带班的连长。我心想,连长带班,警卫级别挺高啊!

    一会儿,连长从侧门走出来,查看了我们的人和车。立马吩咐兵娃子,把大门打开,让车开进去。连长,还要让车进去啊?开门吧,这辆帕杰罗是长沙特警牌照,允许进到院子里面。

    我只知道30多岁的侄子是知名“青年企业家”,什么政协、青联、共青团等等,头衔一大堆。还真没看出来,他这辆看来不起眼的普通兰牌车,居然是特警牌照。事后知晓,有些特别牌照的车辆是有专用编号的,警卫系统的内部人员都熟记在心。待了一会,永立下楼来接我们了。

    傍晚时分济南的车到了,带车的驾驶员叫祥栋,他的车与我的车型号相同。我们车队一共有三辆这种一模一样的车,每车固定一个驾驶员,出长途时加派副驾驶。这种车辆的设计,就是为了专门拉钢材及铁塔构件,所以整车都是用有加强筋的钢件制成。有一次,这三个“钢铁怪物”一起出动去河南,轰轰隆隆地行驶在公路上,威风凛凛,就像是一队坦克过路,回头率相当高。

    现在两辆车去无锡,祥栋的车是空车去重车回,我的车是重车去重车回。我的车载有6吨半螺纹钢,因此从济南早出发一天。去无锡换回的铁塔构件,因为重量轻体积大,必须用两辆车才能拉回来。

    七十年代中期的中国,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方便的加油站。那时我们出长途,都是自带汽油桶,装够往返用油。我车厢里6吨半螺纹钢是分装两边的,中间留出一块空间,里面有一个大汽油桶,两筐苹果,还有一个“大活人”。

    一位老战友看了这篇文章说:“那个时代,司机职业很优雅…”这位战友曾经在西部一个油田当过驾驶员,什么可可西里、罗布泊无人区等,他都去过。

    记得我第一次“放单飞”跑长途,真有一种老天爷是老大,自己是老二的感觉。因为那时中国人民刚从文革中解放出来,我从青海建设兵团回到家乡济南,又是独身一人,没有牵挂,真正是一人吃饱了一家子都不饿的慌。只要能在某段时间内完成任务,就没有人管你,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那感觉,真是太爽了!就连被警察在屁股后面追着跑,都有一种很刺激的快感。那时候年轻啊!30多年后,2010年5月25日午夜时分,我们在华盛顿至马里兰州洛克维尔的公路上,被美国警察围追堵截,遭遇堪称好莱坞大片中的场景,我又想起了当年在南京中山陵被邱警察追赶的情形。故事的情节也颇有点戏剧性,不过这次开车的不是我,而是我表妹夫,白人、黑人警察中也没有山东人,就不在此赘述了。




南山书院主讲人:冷砚


    本名王洪建,号南山,别署侠、虹剑、残荷、冷砚楼主人。

    无党派人士、泉城义工、法律人、评论人、书法人。


无  题

冷砚


轻舟一叶自天边

萍踪万里今日还

五岳三山留狂句

九州四海结友缘

纤指能抚箫韶曲

管毫曾折翰墨贤

我本凡俗难遁世

心香一瓣已无眠






南山书院主讲人:窦洪涛


    知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文化学者。齐鲁文化之星,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孝心网总编辑。志于儒释道学说互参。出版有《茶人笔记》《国人笔记》《孝心笔记》,《孔子给大学生讲什么》《人类:倾听癌症》《中国社会教育的危机》《济南商界领袖访谈录》等四百余万字。 


我们的尊严与价值:贵以身为天下

洪涛讲荀子之30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今天我们进行第三十讲,我们的尊严与价值:贵以身为天下。人生下来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没有“法度”的约束,我们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三观”,加之混乱的社会以及混乱的习俗,我们就只能在本来渺小而卑微的心灵上再加一层渺小和卑鄙,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

    君子如果不能用一种权势来统领和管理这些普通的众人,那就不能打开他们的心窍,向他们灌输好的思想。荀子说现在很多人的嘴巴和肠胃哪里还懂得什么理解和道义、推辞和谦让,廉耻和羞耻、局部的小道理和综合的大道理呢?他们只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饭而已。

    没有法术约束,没有老师教导,他们就会和他们的嘴巴一样,只知道吃喝。假如人生下来以后就没有见过锦衣玉食,只体验过吃糠咽菜的生活,那他们就会认为这些糠菜就是最好的东西。但是他们一旦尝过大餐,就再也吃不了粗茶淡饭了。穷日子本来没有什么,但是很多人一旦尝过富日子的滋味,就再也过不了穷日子。

    孔子的理论是给普通人讲的,是给有见识、有经济能力,能够上得起学的人听的基本伦理,荀子说,人建功立业要持有的“法”就是一个人如何用“礼义”也就是“道”来约束自己,让自己归于“道”,实现自己“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君子愿望,而老子是向精英阶层讲怎样成就王道大业的,因此他们对应的阶层不同。

    荀子说,修道是一辈子的事情,甚至是累世的修行,而修道最重要的是要快乐,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学习天道,学习大道,目的就是让我们和这个世界快乐地相处,和自己快乐地相处,然后,只要我们出手,什么样的王道大业都可以办成。


第一节:君子大乐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忧虑吗?”孔子说:“君子,在他还没有得到职位时,就会为自己的抱负而感到高兴;已经得到了职位之后,又会为自己的政绩而感到高兴。因此有一辈子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虑。而小人,当他还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就在担忧得不到;已经得到了职位之后,又怕失去它。因此有一辈子的忧虑,而没有一天的快乐。”


君之子

    这段典故我们已经介绍过,今天不再细讲。荀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光荣与梦想,尊严与价值,都在于我们要一辈子做君子。千百年来,正义、善良都是因君子之为而生,和平美好和正义都是因君子风范而凛然于世。所以,我们要言行一致,不屑名利,为官不听信甜言蜜语,不让利益美色迷惑了自己,始终保持一颗明亮的眼睛,一颗坚贞的道心。

    “君子”本意是“君之子”,在最初的时候,君子指的就是上流社会的人,相对的,“小人”就是指属于低阶层的平民百姓。在那时候,贵族、小人的身份基本生下来就注定了,而且绝大多数人基本没有改变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可能。君子基本上衣食无愁,享有贵族特权,因而“礼”在衣食住行上对君子的要求则更加严厉。


君子言形犹如日月

    孔子也说:“礼不下庶人。”即是说低阶层的人行为、说话不严谨,不要跟他们学,他们要去觉悟、去奋斗、去跨越,那是他们的事情。作为君子,不要以高阶层的标准去要求低阶层的人群,韩非子曾经问荀子什么是君子,荀子概括地回答说君子就是知道“礼义”并能亲身实践的人,就是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后懂得了人间大道,懂得了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法门而去笃行的人。

    荀子说君子渊博,而且每天检查和反省自己,尊重别人但是不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讲究诚信也不以不被别人相信为耻。君子不会被金钱、名誉所魅惑,君子不诽谤别人也不怕被诽谤。君子拒绝贿赂,哪怕小到随手礼,大到整个国家,不是自己应得的都会坚决拒绝。君子道德高尚,很容易结交朋友,君子在朋友之间施行仁义,君子为了“礼”和“义”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君子称赞别人的美德,但是绝不阿谀奉承。君子指出别人的过失,但是绝不挑剔别人。

    君子言形犹如日月,人皆仰视。


学而优则仕

    韩非子又问小人是什么样的人呢?荀子概括地说小人好名利、好嫉妒、好声色,不学礼仪,不修身养心,任着自己的本性发展自己的人生。小人从来不说真话也不讲诚信,唯利是图,大发不义之财。小人记恨别人,栽赃陷害别人,一旦掌握了权利,就会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小人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排挤贤良有才能的人,陷害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人。小人只想独享荣华富贵,从来不懂与人分享,他会公然犯法,成为强盗,在国家混乱的时候就会杀父弑君,卖国投敌。

    荀子赞赏君子,鄙视小人,荀子教导他的弟子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选择做君子还是做小人,有智慧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选择。从孔子开始,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就基本用来区分个人的道德素质,这就跟身份、地位没有什么关系了。也就是说不管当多大官,不管有多少钱,如果你为富不仁、为官不义,就都是小人,而平民百姓,道德素质高,也可称之为君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把君子和小人从道德和个人素养上加以区分,而不是以前的君权神授或是巫术来做出判断。有道德修养,哪怕你地位低微,也是君子,优则仕,学而优之后,你就可以并且也应该出来做官,出来为人民服务。孔子打破了两个阶层水火不容的状况,从此之后,只要人们去修身、修心,就可以实现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尊严和价值,为了国治、天下平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此,不管出身,只要你就这样做,你就是君子。


君子和小人之别在于习惯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也一样从君子、小人的道德素质来对他们进行界定。他认为君子、小人在先天能力、素质、智力上没有区别。他们之所以有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由于他们后天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习惯。

    所以,荀子把个人在不同的处境和环境中接受不同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注错习俗”。即是说面对不同的习俗,你要如何解读,如何入乡随俗,又在之后如何统领这一方人民。君子和小人出生之时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用来满足欲望的途径和手段却不同。君子要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便会通过去帮助和引领其他人实现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如此没有人会说君子的不是,因此会得到所有人的敬仰。

    君子的光荣与梦想不是自己给自己的,而是由世人给的。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脸上刺上“君子”两个字,如果你真这么做了,那么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的君子是别人给他发金牌、银牌或者铜牌,而他自己连木牌都不能发给自己。

    同时,一个人只要成为了君子,他就应该承担起与天地相参,治理天下乃至为民做主的责任。君子要做的就是拼命培养自己内在的品质和德行,不去推销自己,不去炫耀自己,更不去炒作自己。君子耿直、善良、光明磊落。胸怀博大,小人卑鄙、污浊、偏激、狡诈,很多人当不了君子,做了小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懂得“大道”,没有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第二节:贵以身为天下

    荀子曰:“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粗紃之履而可以养体。”

    荀子说:“内心平静愉快,所视不过平常之物而可以养眼,所听不过平常之声而仍可养耳,所食不过粗茶淡饭而仍可养口,所穿不过敝衣烂履仍可养神。”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万事皆平常”,即是老子讲的“涤除玄览,天门开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荀子看来,一个人所欲愈多,所患亦会愈多,太在乎事情会不会成功,太在乎事情失败了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灾害,太在乎别人怎么样评价自己,而往往忽略了事情本身。我经常讲,你是一朵花,就只管让自己灿烂、芬芳地盛开就可以了,蝴蝶、蜜蜂来不来,那是它们的事情。

    重荷之下,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越想得到,越容易失去。我们都知道后羿射日的传说,后羿是夏朝非常有名的箭术高手,夏王听闻,也想一睹为快,于是就指定了一个地方作为靶子让后羿射箭,并承诺射中了赏黄金万两,射不中撤销他的贵族爵位。后羿听后,顾虑到这一箭所造成的后果,担心射不中靶心,丢了爵位,会害了自己的家人从此成为平民,过不上舒适的生活,所以就心慌意乱了,手抖了,一连两箭都脱了靶。


致虚极,守静笃

    其实射箭与写书法、绘画、弹钢琴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不是技法,因为到了一定程度,那都不是事了,最重要的是呼吸,呼吸依从于心态,而心态最重要的是“致虚极,守静笃”,是心无杂念。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可以正常地发挥甚至可以超常发挥,但是这一箭关乎到了他的尊严与价值,光荣与梦想,以及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口碑,还有自己家人的命运,那么在重压之下,就有可能心态失衡。

    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无论是面对一位观众还是数万观众,他的心态都是一样的。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尽管我和同学们都只是通过声音交流,但是洪涛老师绝对不会穿着背心或者是裹着大棉袄讲课。在讲课前,我一定会照一下子镜子,以一颗谦恭的心态来整理自己的仪容,我知道,虽然你们看不见,但是一定能感受得到,这就是一份最基本的尊重。


一颗“平常心”

    人世间最难得的就是一颗“平常心”,一颗不为虚荣所诱,不为权势所惑,不为钱财所动,不为声色所迷,不为世间一切的过眼烟云而沉沦的心。有人问一位禅师他有什么不同之处,禅师回答:“有,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我感觉困的时候就睡觉。”此人疑惑,这不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吗?有什么不一样呢?禅师接着说:“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睡觉的时候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什么都不想,吃得香甜,睡得安稳。”

    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总是在利害当中穿梭,游于浮华宠辱之间,于是产生了种种思量、千般妄想,一念未平、一念又起,后先相继,念念不忘。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困于此就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

    亲爱的同学们,生命的意义原本不是这样,只有将心去融入世界,去感受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开悟的人明白,一个人能够明心见性,抛开私心杂念,看透功名利禄、胜负成败,看破荣辱得失,就能够达到浑无挂碍、处处自在的境地,然后即是“觉悟”“跨越”。

    平常心,即是天心、人心、我心成一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自觉地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只有这样,你才能慈悲,也就是佛家讲的,慈悲即觉悟,觉悟即佛。


玄同

    我们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的日子,透支健康,出卖尊严和人格,垂老之年才发现那些曾经舍弃了所有拼命想要抓住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就流失得越多,如此才会萌生对生命的感悟,终于明白平常心才是真谛,才是般若,才是舍利子,才是福气。

    通过荀子,我们知道人一辈子的快乐就在于修行,佛法不离世间法,所有的修行都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你就立起来了。我讲过,不管是老子、孔子、还是荀子或孟子,他们的理论都是在中国的道统之下来讲天地,讲人,讲事物,讲问题,讲方法,所以几千年以来关于荀子和孟子的争论可以休矣。

    如果你心中的半块玉璧叫作“是”,你以此为据,到世间寻找那个“非”,参悟透了,当两个半块玉璧合二为一的时候,就组成了“是非”,如此,你就懂得了诸法空相,懂得了一切都是“玄同”,没有是非、高低、长短、前后、贵贱,亦没有今生来世。当我们明白了《易经》,明白了大道,在世界上找到了另外那半块玉璧,就明白了人生真正的光荣与梦想,尊严与价值,那就是我们今天的标题:贵以身为天下。


老子原典:【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人一心想要的“荣誉”其实只是一个下等货,还总是怕它会失去,甚至丢掉了自己的名誉,这就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身”不仅仅指身体,也指一个人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文化意义和文化标准。我们总是太过注重荣誉,所以常常得病,修身一定是从修心开始,如果你每天都在为荣与辱而活,那么,你只能生活在忧虑之中。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就可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就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一个人敢于承受国家能承受的耻辱,那么他就是江山社稷的主人;一个人敢于承受国家所有不祥的东西,并且为之奋斗且扭转乾坤,那么他就是天下的王者。

    以上老子所讲的就是人生最大、最重的荣辱观,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无论是荀子还是孟子,虽然他们的言论有所不同,但其实都归于一道,那就是老子所讲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以及“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而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尊严与价值,光荣与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洪涛老师面对《荀子》八万字,面对三十个四十分钟实在有些作难,不知道如何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为同学们讲述明白,只能将其分了十一章,三十讲从致用的角度为大家大致地捋一遍。

    “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如何运用荀子的智慧圆满我们的人生,这是洪涛老师《荀子》三十讲所着力追求的。三十讲已经过去,就让我们再回顾一遍荀子的主要思想:

    荀子有感于浑浊之世和儒道不明的现实,笔耕不辍、宜言喻教,弘扬儒道、匡弊识谬是他的主要发心。《荀子》内容丰富,立意非常高,而且陈词务实,每一篇都有相对明确的主题,首尾呼应,自成一体。《荀子》一书紧紧地围绕君王、士君子如何成为圣贤之人以治理天下这一主题,主张通过诵读《诗》《礼》经典,学习儒术,亲近师友,隆礼重法等种种途径,实现身心和美的修身理想。

    荀子主张的“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政治思想,在古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荀子》以儒家为本,游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迹,祖述尧舜文武,以仲尼为宗师,并且兼采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等诸家之长,内容广博,论点鲜明、论证扎实,从理言事,在儒家和先秦诸子之中独树一标,自成一家,是先秦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荀子》体大思精,全面展现了荀子对天人关系、人生修养、学术批判、性伪之辩、知行合一、名实之别、礼乐教化、明分使群、隆礼重法、王霸天下、富国强兵等各个方面的看法,反应了荀子的道学观念、政治观念、社会观念、教育观念、伦理观念、历史观念、认识观念、文学观念、辩说观念,但荀子的主题仍然在于阐发人伦道德和修身治国的思想,希望通过君子圣明、明君能臣重建礼乐文明,实现富国强邦、天下太平的理想。尽管,《荀子》含有重法和性恶的内容,并因此而招来不少的贬义,但是他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及独特的思想魅力于世,具有极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价值。

    他第一次从理论高度系统地为我们勾勒出了君子学礼明道,圣贤治国儒术的蓝图。

    他第一次为中国社会各个阶级提供了心灵安顿之所,他追溯礼的三个本原:天地、先祖、君师,提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一观点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远,即便走到今天,我们依然是“穷而不坠青云志”;依然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不管是得志还是失意,不管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只要诚意、正心、修身,就一定可以齐家,为国治、天下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奋斗和觉悟而有所跨越。

    他第一次明确针对“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并加以辨别,开启了古代思想史上“性恶”与“性善”的千家争鸣。但是洪涛老师告诉大家,中国文化大系统的核心是“弃恶扬善”,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可以统之为一阴一阳竟成完璧。

    他第一次看待了天与人、先王与后王、天资与教化等各种思想范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他第一次对“礼”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发,礼与理互通,礼与法结合,为后世儒学从弘道到讲理,从讲理向讲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第一次鲜明地弘扬了理性精神,追求理智思考,讲究原理、世情之乐学,这与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两条线并行的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

    《荀子》博大精深,独步一时,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齐鲁文化的翘楚,始终闪现着独有的魅力,在历史的星空中光芒万丈、永不泯灭。


学道无心寻半璧,著书有命获千秋


    亲爱的同学们!此时,请让我再问一次:今天你的心情还好吗?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荀子》最后一讲,此时此刻,洪涛老师特别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是否还记得当时以怎样的心境来到了洪涛《荀子》读经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走到任何一个阶段,都应当有所总结,更何况要吾日三省吾身呢?经过了《荀子》三十讲,请同学们再次回首初心,我相信你已经准备好了开启人生下一次的觉悟与跨越。

    三径清风真学在,一池春水雅游同。三十个愉悦的夜晚,我们一起在《荀子》清幽的境地中徜徉和品读道的真谛,古圣先贤的高屋建瓴一直在涤荡着我们的耳目身心,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和洪涛老师一样依然兴致正浓?

    春秋战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诸子并出,百家争鸣,到了荀子这里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关于命运,荀子提出了“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关于人性,荀子提出了“人之性恶,伪也”;

    关于品格,荀子提出了“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关于礼仪,荀子提出了“人生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关于治学,荀子提出了“学不可以已”;

    关于君道,荀子提出了“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容,两者无一焉百亡”;

    关于臣道,荀子提出了“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

    关于子道,荀子提出了“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关于坚持,荀子提出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关于应变,荀子提出了“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

    关于荣辱,荀子提出了“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有求之之道则异矣”。洪涛老师再一次用老子的话把荀子的荣辱观总结为: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那才是一个中国的士君子所真正秉持的尊严与价值,光荣与梦想。

    穿越了几千年历史时间和空间隧道,原来荀子早已为我们讲述明白了命运、人性、品格、礼仪、治学、君道、臣道、子道、坚持、应变以及荣辱,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朋友圈”里,我们一起倾诉、沟通、领悟和寄托……

    相隔重重山岳,洪涛老师一次次地想象同学们在手机、电脑那头幸福的微笑、释然的眼神、还有专注的思考与倾听,我沉醉其中,比痛饮十觞还要畅快。然而今日,又到分离之时,不免伤感,何时、何地,我们在哪里再次相遇?何时、何地,我们再以哪一部经典再次相逢?冥冥之中总觉得归期似乎在倒数,长得可以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短得又只在花开花落一壶茶水之间。我期待着,盼望着,愿永结无情游,相期在下一次的云汉经典之中。

    再一次感谢儒风大家团队的所有亲人,再一次感谢我的三位文字助理:杨玲娇,刘龙祥,刘丽丽。感恩你们。最感谢,还是我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的陪伴。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南山书院主讲人:幽若滢玥


    美术教师,画家。精于工笔花鸟,作品宁静典雅。




南山雅集(后记)

——《南山,灵魂朝圣的驿站》

作者:刘金文


    上天创生万物的时候,却无意中创造了智慧的人类。人类的出现,即是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它一诞生,即开始追问:我是谁?我从何来?我今何在?我欲何往这样的问题。他们通过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怀和宇宙本质的深刻探索,从而找寻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然而,上天为了考验人类,故意想方设法来阻止人类达到这一崇高的愿望。于是就赋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与生俱来的原始生存本能和狭隘而又无限膨胀的生命自我满足欲望,从而让他们终生受其所制,永远成为受本能和欲望驱驶和束缚的奴仆,扼制他们无法进入纯粹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灵魂的高度觉醒,让他们老死也不知道宇宙的真正奥秘、生命的真谛,以此达到永远主宰万物的目的。

    人类自诞生之时起,即与上天进行着一场围歼与突围的殊死之战。在旷日持久的这场鏖战中,千百年来,数以万亿的人们在本能和欲望的枷锁中倒下了。而极少数先觉者,他们却在这场浴血鏖战的血海中拼杀出来,他们通过灵魂的觉醒,纯粹理性的深刻思考,以文学、艺术和哲学的形式,一次次从本能和欲海的桎梏中突围出来,一次次拯救了人类的灵魂,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文学、艺术和哲学,它们是人类独有的梦幻家园,也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每一个在世俗的尘埃中觉醒的人,灵魂在这里得到了洗涤和拯救。在这里,人类重新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由此一次次推动人类前行。而南山书院,则是那些觉醒的苦行者们在艺术和思想的旅途中,灵魂跋涉的一个驿站。它不是当下那些数以万计的名家、大师们角逐的名利场。更不是时下麻痹人们灵魂的心灵鸡汤。因为在这里没有为满足虚名而廉价奉上的掌声,鲜花和面包。它或许只是朝圣者们在疲困的旅途中递过来的一碗沁人心脾的清水;在苍茫的暮霭中的一句温情问候:朋友,请暂且歇息吧!去往天堂的路还很漫长!

    我们不骄不燥,为了我们心中向往的圣地默默前行。我们不求身前声名显赫一时,但愿百年之后,我们这些在南山书院聚集的人,还能够被后来的人们记起和怀念。他们能够通过我们每一次的艺文展,沿着我们曾经的心路历程,找寻到我们留下的心灵印记,为未来的朝圣者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找到明确的标记。

    谨以此为南山书院艺文展作之,是为后记。

                                                                金文于滇中抚仙湖畔

                                                                   2018年5月12日



往期经典(点击链接 即刻浏览):

【文坛忆旧】汪曾祺散谈文学

【文坛忆旧】李凖:还行人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览评审揭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开幕

【名家新作】《无尽笔墨——洪厚甜书法新作展》作品展

【国学经典】柳永全集

【书画家必备】书法创作落款常用礼语 + 岁时表

李清照诗词全集(珍藏版)

横锦姑苏——刘洪彪•钱玉清书法联展在苏州开幕

孩子从小学书法,结果如此惊人!

首届全国书法院作品联展在湖南省展览馆开幕(附展览全部作品)

“一带一路石油梦”——于恩东书法实践展在京成功举办(附全部展出作品)

“砥砺前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名家进名校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幕

文字学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在济南开幕(附全部展出作品高清图片、现场创作作品图片及局部)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奖、入选人选名单公示

第四届“魏碑圣地 • 全国魏碑、隶书书法大赛(含在校大、中学生)”征稿启事

“造化心源”第三届郭石夫画友会会员作品展在山东泰安举行

贾平凹:老兄,今晚的饭局我就不去了

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 书法作品展览在京开幕

【风荷访名家】杨之老师的十个瞬间

2017墨舞神飞•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系列活动在河北定兴举行

同人兴会——德阳书家曾平、谭桥新作展在京开幕

“致广大 尽精微——吴广水小楷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热衷文化援疆的杨之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名单公示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 机构组成和人员名单

苏轼临颜真卿《争座位帖》(60—115图)

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条件细则(2016年12月最新发布,试行)

黄宾虹谈书画鉴定

《兰亭序》对联大集 100幅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张大千泼墨山水画

于右任 草书心经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公元干支对照表

书法家常用礼语

岁时表,收藏!

北魏《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当代书法网▪文丛《风荷访名家》罄音落处是清虚——访旭宇先生

学习书法,其实选帖比临帖还重要!

揭秘古代画家秘传梅兰竹菊画法口诀,太实用了!

当代书法网▪文丛 冬天里的一个擦肩 ——浮光掠影说周公

张大千鲜为人知的山水画,珍藏!

苏轼临颜真卿《争座位帖》(1—60图)

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

林散之谈笔法墨法

【历代碑帖精粹】龙门二十品▪上

【历代碑帖精粹】龙门二十品▪下

《风荷访名家》将军,你发如雪

【历代碑帖精粹】明 董其昌行书成道记

《风荷访名家》玉海园听书 ——访著名书法篆刻家李刚田先生

【历代碑帖精粹】明董其昌书法精选

【历代碑帖精粹】唐 欧阳询化度寺碑 皇甫君碑

洪厚甜谈魏碑:没有技术不要谈风格

“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展”在烟台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现场直击】向经典致敬 ▏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

最好的归宿——李铎7000多件作品收藏品捐赠军博

【军旅名家】张维忠书法作品赏析

《诗情墨韵》——全军书法骨干诗词创作班诗书作品展在京开幕!

【老徐报道】“大道周口——王学岭诗文书作”入藏周口博物馆开展仪式!

【现场直击】胜利战歌——李铎书胜利日大阅兵合唱歌曲展在军事博物馆开幕!

【现场直击】大型套装图书《李铎》入藏国家图书馆典藏仪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杖藜行歌——肖文飞书法展 在北京杏坛美术馆隆重开幕

【历代书法经典3】明代宋克书法《七姬志》

【对话名家】访梅墨生先生——书法是最内美的艺术,是动人心魄的艺术。

【现场直击】进入狂草——胡抗美书法艺术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现场直击】“束手有策——张锡庚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朴才-----申屠卫政书法作品展】在晋城开幕

"笔墨伴随——李啸书法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

【老徐报道】“2014.济南.沈门七子书法作品展”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当代书法网 老徐报道】"王友谊篆书艺术大展"在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隆重开幕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

“挥云——周俊杰书法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

陈洪武谈第六届书法兰亭奖

回归本体,拒绝拼接!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入国展?答案全在这里

走进新机场 传递正能量 ——中国书协机关党支部、北京城建新机场市政项目部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作品展在肃宁展出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中华颂’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 暨两岸四地百位书家”亮相香港会展中心

第24回“书画名家作品国际联展”在天津武清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